中国女装网 - 女装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新闻资讯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新闻资讯 > 秦代服制尚黑隋唐女装时尚
7.biz | 商业搜索

秦代服制尚黑隋唐女装时尚

信息来源:nvzhuang.biz   时间: 2023-01-17  浏览次数:6

   ■《虢国夫人游春图》(局部)可见唐代女性的衣着风尚。

   ■凤鸟文绣衣。

   ■元人赵孟頫的《苏轼小像》,可以看作宋代文人的衣冠。

   ■殷墟妇好墓两面玉人,头上梳两个角形发髻。

   ■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帛画中有绣衣梳髻贵族妇女形象,原型也许就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女性。

   ■南京西善桥(南朝)砖刻《竹林七贤和荣启期》中的隐士,衣着发型古朴。

   ■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

   有没有想过,商代的美人妲己会是如何打扮?沈从文认为:很可能是头上梳髻上横贯一支长骨簪,或用象牙美玉做成双笄,顶端雕刻鸳鸯或凤凰……

   人们了解古代人的衣着打扮,可能更多的是通过影视作品,也有不少通过传世画作进行揣摩。已故著名学者沈从文,曾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人的衣着打扮,其中《中国服饰史》尤为著名,而另一本同类著作《古衣之美》也试图阐明古代衣着所反映的社会层级和社会关系。

   春秋战国时衣裳连属的服装较多

   《中国服饰史》与《古衣之美》可谓互为补充,前者类似通史方法梳理,而后者则侧重个别角度或年代的细节。服饰溯源可以追到旧石器时代,但多样化则要到新石器时代,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这时候开始,服饰的异样成为了层级不同的表征,《易·系辞》说“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”,为了象征权威和特定身份,衣服式样必不同于普通人。

   随着纺织技术的进展,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、革、丝、麻。衣服材质出现了变化,而从安阳殷墟妇好墓发现的玉石人雕塑得知,商代衣着通常为上衣下裳制,衣料用色厚重,上穿交领窄袖式短衣,衣上织、绣种种花纹,领缘袖口用花边装饰,以宽带束腰,腹前垂一兽头纹样的韦韠,下着裙裳。

   这个年代,通过服饰区分层级进一步细化,不同质料、色泽花纹分别各人的等级,并逐渐形成了冠服制度和章服制度,西周曾流传“非其人不得服其服”。

   沈从文认为,周代“上衣下裳”的分明,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,衣裳遂成为服装的通称。

   春秋战国时衣裳连属的服装较多,用处也广,袖口宽大下垂及膝,显得庄重,可能属于特定礼服类。湖南长沙仰天湖楚墓出土有彩绘木俑,着交领斜襟(曲裾)长衣和直襟(直裾)齐足长衣,其剪裁缝纫技巧考究,凡关系到人体活动较大部位,多斜向开料,既便于活动,又能显示体态的美,是深衣在春秋战国末期的一种变化形式,曾是妇女的时装,对男装也有相当影响。

   曹魏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

   秦代服制,颜色尚黑,汉代有了舆服制度,服饰的官阶等级区别更为严格,从皇帝与群臣之间,就存在礼服、朝服、常服等二十余种。汉代还规定农民只能穿本色麻布衣,不许穿彩色,用“布衣”来形容农民便可追溯到此。董仲舒《春秋繁露》还说,“散民不敢服杂彩”,到西汉后期才许用青色绿色,而在制式上必然简约于士商。

   然而,汉魏之际,频繁战争使得社会艰困,两汉冠服制度难以维持,到魏初,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,“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”,这一制度历代沿用至元明。但实际上,也因经济贫乏,开始流行就便处理衣着,竟成了风气,尤为代表的是竹林七贤的“褒衣博带”,成为魏晋世俗之尚。

   隋唐朝廷曾参照前朝旧制,改革舆服制度,规定天子、百官的官服用颜色来区分等级,用花纹表示官阶。隋代朝服尚赤,戎服尚黄,常服杂色。唐代以柘黄色为最高贵,红紫、蓝绿、黑褐等而下之,白色则没有地位。无官的地主阶层隐士、野老,则喜穿高领宽缘的直裰,表示承袭儒者宽袍大袖的深衣古制。普通百姓只能穿开衩到腰际的齐膝短衫和裤,不许用鲜明色彩。差役仆夫多戴尖锥帽,穿麻练鞋,做事行路还须把衣角撩起扎在腰间。脚上只限穿编结的线鞋或草鞋。

   隋唐女装富有时装性,往往由争奇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,被纷纷效仿,又往往受西北民族影响而别具一格。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,即短上衣加长裙,裙腰以绸带高系,几乎及腋下。这种始于汉代的套装,在魏晋时期裙腰日高,上衣日短,衣袖日窄;后来又走向另一极端,衣袖加阔到二三尺。隋统一后,上襦又时兴小袖,影响所及,贵族妇女内穿大袖衣,外面再披一件小袖衣,名披袄子。讲究的用金缕蹙绣,听任小袖下垂以为美,竟成一时风尚。唐代长期穿用小袖短襦和曳地长裙,但盛唐以后,贵族妇女衣着又转向阔大拖沓,衣袖竟大过4尺,长裙拖地四五寸,不得不用法令加以限制。一般妇女穿青碧缬(印花或染花织物),着平头小花草履。

   宋代服制的兴废,多与时装的流行有关

   宋代重新制定了服制。一百多年间,又几度加以完善,且对民间多有禁例,“衣服递有等级,不敢略相陵躐”。社会上层衣服大致有官服、便服、遗老服等三式。每年赠送亲贵大臣锦缎袍料,分七等不同花色。官服服色沿袭唐制,三品以上服紫,五品以上服朱,七品以上服绿,九品以上服青。官服服式大致近于晚唐的大袖长袍,但首服(冠帽等)已是平翅乌纱帽,名直脚幞头,君臣通服,成为定制。差吏男仆则按规定戴两翅向后上方弯曲的曲翅幞头。

   劳动人民的衣着变得更短,原因是生产虽有发展,生活却益加贫困。农民和渔夫因而开始被称做“短衣汉子”。

   宋代服制的兴废,多与时装的流行有关。从《清明上河图》看,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,长可掩足;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、系带裹腿,以便活动。许多服饰在款式、色彩及图案上反映着宋人的崇尚。女性之美,唐代尚体态丰满,晚唐女服更宽大拖沓,宋代女装则一改唐风,讲求瘦长,以显露身材之苗条,宋人绘《瑶台步月图》《花石仕女图》以及偃师酒流沟出土宋砖刻妇女,都是这种时装的写照。新式的旋袄、胡服等,新颖、大方、素雅。除官员的公服以外,民间一般服装更多地使用复杂而调和的色彩。一般贵族和官僚妇女,衣着虽不及唐时华丽,却配色大胆,已打破唐代以青、碧、红、蓝为主色的习惯;由于清明扫墓必穿白色衣裙,又流行“孝装”,以一身缟素为美。当时衣帽材料始用缬帛(印花丝绸)、销金(加入金线编织的丝织品),花纹突破了唐代对称图案,生色折枝花尤为时尚。这些服饰新风格,常常一面被百官服、命妇服引用,又一面对庶人服、商贾服禁用。南宋末年,表明社会进步的时装被称为“奇巾异服”,却又不断斗美夸丽。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女装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